自從有了寶貝
我開始有興趣注意周遭人的小孩 包括親友的 公園的
餐廳的和shopping mall裡陌生的孩子
我喜歡先觀察然後猜測這個小孩的年齡 然後再向家長詢問孩子
的確實年紀 如果答對了我會很欣喜 由於本身是兒童職能治療師
我是用這個孩子會什麼來下判斷 即使一個孩子身材比平均大或小
我的猜測也通常不會太離譜
養成了這個習慣後 我很驚訝的發現就在我的生活中不難看到有部
分孩子是需要協助的 以往我只有在臨床工作上看到 如今就在我的
生活中遇見需要幫助的孩子總覺得自己需要做點什麼好讓這些孩
子得到協助 根據我最近的觀察 這些孩子有幾個共同點:
1. 他們的發展里程有慢而且慢不只一個領域 (譬如說大動作gross
motor 無論坐爬走的出現都比較慢 合併有語言發展遲緩 或餵食
發展困難不愛吃)
2. 這些小孩的父母並不覺得孩子需要幫忙 常以”運動神經不好,
孩子還那麼小, 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 或是孩子比較懶等等”來
解釋
3. 不是每個小兒科醫師都可以在十分鐘門診內看出問題 往往只
要小孩體重身高有長 會說幾個字 也可以爬或走動 就會被認為
沒有問題
然而 問題的出現很多都是等到孩子入學才被有經驗的老師抓出來
這時候原本一點點的delay已經變成一大截了 這個危機在於當孩子
越小的時候問題就越容易被很general的解釋帶過而錯過早期療育
(early intervention)的大好時機
一般的孩子都有”喜歡自己來”的傾向 喜歡運用自己學會的能力
去嘗試新東西 或是找尋有挑戰的活動作 這是一種本能 和外向不外
向小心不小心沒有多大關係 內向小心的孩子 也會在家裡呈現出
該有的技巧
就我最近觀察到的幾各孩子 發現他們很可能有低肌肉張力
(low muscle tone)的問題suggest輕微的神經系統不成熟
也因為這個原因衍生出多個發展領域的遲緩 常見的特徵有在
大動作方面: 坐 爬 走 的發生較平均慢 孩子不愛動 就算會走了
也走不久 耐力差常跌倒或愛人抱 無法嘗試比較有技巧的動作
像是參與play ground的climbing structure
在小動作方面: 孩子沒有辦法有效抓握蠟筆畫出來的東西輕飄
飄的或者是太重 或是畫一畫筆就掉了 湯匙也拿不好常掉
在飲食方面: 孩子不愛吃 或是會吃但不吃肉 凡是要嚼勁的東西
會避免 不容易看到舌頭的動作譬如伸舌頭舔東西或嘴唇 口腔玩
具不大會玩 不會吹泡泡 或是吹的時候臉頰不會鼓 說話聲音氣淺
沒有中氣通常臉上表情也不多
在語言方面: 可能會發現孩子遲遲不開口 或是終於開口說了可是
聲音平淺 或對有些字的發聲困難 ….當然以上這些觀察都要先考
慮孩子的年紀 通常無論孩子是否早產 到了兩歲都應該可以吃大
部分食物 上下playground簡單的攀爬結構 以及講簡單的主詞加
動詞句型
很多這類的小孩到了臨床會被發現還伴隨有感覺統合問題 常聽到
家長對孩子的抱怨像是不敢坐鞦韆 不喜歡被舉高 或是去人多的地
方受不了 常會shut down或是情緒激烈尖叫害怕等
合併以上的表徵 這些孩子大一點後常因為能力不好進而影響到與
同儕的社交 自尊心低落或是因為表達困難的挫折而變得易怒
家長可能會擔心那如果我的小孩有這些現象 他是不是就有問題
我通常會建議家長去接受評估才能確實決定孩子是否需要治療
以及如果需要 那是要哪一纇的治療
有些家長會擔心接受治療是不是就代表孩子有問題
我的解釋會是 治療只是一個通稱 它的本質應該是要用專業方法
帶出孩子的潛力處理根本的問題一段時間 孩子就可以再自己走
一般來說 治療確實可以顯著改善孩子的能力 同時也給父母有了
解孩子和分擔憂心的管道 在美國0到3歲的治療為early
intervention 由政府出錢 服務包括 有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語言治療(speech therapy) 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行為治療(behavior specialist), infant stimulation等等, 服務常以
家訪型式為主我覺得對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很方便省去接送
的麻煩 治療師也能在家裡有效教導家長如何運用家裡現有的玩
具facilitate孩子的發展 如果治療上需要一些儀器像是平衡木等
等給大一點的小孩使用(像兩歲半) 就會轉介到治療單位做治療
過了三歲的孩子治療通常是以學校系統為主 由治療師到學校看
小孩或是在當地治療中心看小孩 除非是嚴重行動困難的孩子
治療師不會到家裡去
身為一位幼兒發展專業人員我很高興自己可以運用所學來帶領
兩各寶貝的學習 同時也希望能夠對一些對於自己孩子有一些懷
疑的家長提供訊息 我們都是希望孩子好才會擔心他是不是哪裡
跟不上 但是同時可能又會怕萬一孩子真的有狀況怎麼辦?
給這些家長的建議是不要忽視掉自己的直覺 如果真的有什麼問
題 我也在臨床上看到好多進步的小孩他們的爸媽反而慶幸自己
當初真有那點懷疑才能得到幫忙 而受治療的小孩往往覺得是在
玩而不是在治療 一但能力改善了很多方面通常都會一起提升
家長會告訴我: "我的孩子現在變的好不同 比較容易帶"等等
因此我很希望有需要的父母能夠善用這項資源
the way i look at this world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