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要做一篇跟外婆有關的紀錄
想法醞釀到今天才覺得算是把想要表達的都整理足夠
外婆是我心目中最值得受到尊敬的長輩
也常常在日常生活對話中提醒著我人生路上
最簡單卻最具有智慧的道理
她的話不多重複性也蠻高的
可是我知道 原來重複性最高的那些話
就是她認為最重要也最關心的事
以前常陪她在大稻埕碼頭散歩
她會緊緊握住我攙扶她的手 要我聽著:
“青春ㄒㄩㄥˇ好 少年時代讀書很簡單 頭殼好 愛緊打拼”
當時我只覺得反正她每次見到我都要講個一兩遍我回答”好”就是了
現在想起來 發現原來才三十歲 我已經有了相同的領悟
當初她不斷提醒就是要我把握光陰 以免老大徒傷悲
外婆說她自己在日本唸書時中秋節是看著月亮想念家鄉
我的版本則是看著機票為考試和報告再接再勵
我想是不是因為她知道在異國競爭的辛苦
所以即使我無法承接如她醫生的角色不如她優秀
她(和外公)也總是大方的肯定我在美國完成的個個成就
鼓勵我一路走來不簡單 也是一直到這個時候
我才感到自己辛苦獲得的喜悅 終於有了分享的出口
印象中的外婆幾乎沒有批評過別人
她總是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當媽媽和姊妹都不認同的批評我奢侈的時候
只有她會說我很會想 花多一點錢買好一點的東西
可以用很久~
有時我們很久沒見著面 但她只要看見我就好像可以立刻
捕捉我的近況
有一陣子事情不大順利 剛好我回去台灣一趟
不知道為何外婆天外飛來一筆說:人生ㄉㄡˇ愛樂觀
……短短一句話敲進我的心坎 敲的正是時候
大學畢業之際 我很迷惘不大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當下 也好像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者
是我真的很久沒去阿媽家了
她一見我就說 她覺得我像風箏飛得很遠很高
像是要斷了線 抓不回來 她很擔心
那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感覺到她對我的擔心
風箏的形容確實起了作用
我接著反省當時自己做的每一歩
然而我永遠無法明白她是怎麼知道
她就是這樣不需要問太多就能給出恰恰好的忠告
記得年輕時我曾經對進入夫家要喊人爸媽
的習俗不以為然 外婆耐心勸戒:”抖愛感謝別人的父母
生了這麼好的兒子給你當先生"
直到結婚前夕 我竟然自己萌生同樣的想法而心存感激
才想起原來外婆早就告訴我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段話也因而成為我婚禮致詞的內容
外婆對我的肯定是無庸置疑的
在經常受批評的環境下長大 這也是我最需要的
當初和先生論及婚嫁 家人們議論著我將可能會如何
的不適合對方的家庭 以及我們家世的平凡於對方
還有我不受全家人歡迎的個性
只有外婆(和外公)對我說:我們乖孫女也很好 對
方是很優秀 但我們也要能夠自重 自重最要緊 妳沒有問題
我知道處在優秀的家庭中可能會很容易突顯自己的不足
但是外婆的話常常給我重新看待自己的機會
讓我再快要懷疑自己的時候能夠再站起來
我想她若能夠用她的智慧來肯定我
那麼我也要用她肯定我的智慧來肯定自己
每逢踏進外婆家的那刻她再累也會試著擠出笑容
和聲音說:來喔!
她一直都是用那張瞇著眼的微笑來對每一位來訪的客人表示歡迎
我大概是太習以為常 出了社會才知道原來大多數的人
都無法提供像外婆一般無懈可擊的親切笑容
一種讓你絲毫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週到的笑容
她常說對人要笑笑的 即使有怒氣也要藏起來
但當她看穿我笑裡藏刀的偽善笑容
就會再告訴我:就連眼睛也要笑笑的
這個練習在我日後的工作領域當中發揮了功效
面帶笑容對我來說 在有些時刻的確只是一種偽裝 一項工具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假
但我相信對外婆來說則是一種禮節,忍讓和誠心的寬恕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多數的人都無法展現那樣的笑容吧
外婆年過九十和外公兩人獨自居住在老家的房子
身體和行動也漸漸出現許多問題和限制
雖然有外勞全天幫忙 但一天之長
我還是完全無法想像兩位老人家
是藉著什麼樣的期待來度過每一天
是親人的探望,教會姊妹的造訪
還是固定時段會播出的相噗和連續劇?
有一天我看到在她的桌墊下壓著一小段
從聖經出來的箴言 內容是關於懼怕
我心裡想 如果她是最近才剪下這段經文
那代表著什麼?
對衰老的懼怕要如何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天?
她不善廚房 可是熱情的招呼從來沒少過
小時後我們去外婆家 都會覺得吃得有點辛苦
謊稱吃飽了 外婆還是不斷夾菜要我們吃下去
現在我長大了 我知道很可能她每天的期待
和幸福的來源 就是看到我們大口大口的吃
如果她喜歡看到我打扮的像女生一點
以後我就都穿裙子去看她
如果她簡單的小希望就是我們能常打電話問候她
我就要盡量記得
如果有一點點東西可以讓她高興
我就想花一點時間去注意
外婆的訓誡有很多我還不能體會
或是我也不確定會不會有做到的一天
來美至今 就在我快速成長的十年
她也在快速的衰老
我以為我的心願只有看著兒子們長大
現在我真的很希望回台後
還能有足夠的時間陪伴他們
還能夠繼續吸取她能給我的最好的忠告
the way i look at this world

Sunday, April 19,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